環保對于當今社會,又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發布日期:2022-08-23 16:36 2254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社會,企業在社會和產品競爭市場上立足不能僅僅依靠規模效應所帶來的低成本優勢,而要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比如完善企業動態的生產流程,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以此來尋找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使企業更具有核心競爭優勢力。
一、環保投資對企業的影響
環保投資對企業財務績效存在何種影響是國內外學者和企業管理者普遍關注的問題,同時也因為企業內部特征和行業外部特征的不同導致環保投資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不同,因此通過對現階段的文獻整理發現關于兩者之間的關系還未形成一致結論。
創新收益不僅能夠彌補環保成本而且能夠給企業創造新的經濟價值,這種關系會隨行業發展而增強。將污染物排放量作為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的代理指標。
2.實踐結果
通過實證檢驗可以看出企業進行環保投資有助于減少企業的污染物排放量,提高資源利用率,通過改善企業的環境績效可以為企業節約資金,便于企業進一步壓縮成本影響財務績效。
企業履行環境責任能夠解決生產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能夠減少企業的環境保護稅,在消費者和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中樹立綠色的企業形象,獲得社會資源的傾斜從而形成產品優勢,進而改善企業的財務績效。選取造紙和印刷業作為研究對象,并且將環保投資按結構進行細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企業環保投資對財務績效產生正向影響,且污染預防類投資比末端治理類投資對財務績效的正向影響更顯著。
環保投資對財務績效的正向影響不僅有助于企業提升競爭優勢和樹立綠色的企業形象獲得隱形收益,還可以通過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來提升財務績效。
3.數據驗證
投資者更傾向于環境績效較高的企業,利于企業在金融市場進行融資,增加債券融資能夠降低股權資本的占比,利息稅前扣除降低了企業的稅務成本,有助于企業財務績效的提升。
企業進行環保投資能夠同時對企業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能力產生影響,原因在于企業進行環保投資的行為會被視為風險管理的一種方式,機構投資和個人投資者會更偏好對該類企業提供融資機會。
同時也有文獻提出企業環保投資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具有滯后性。我國學者潘飛和王亮以我國2013年度披露了環保投資數據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結果表明環保投資與短期經濟績效之間正相關但是并不顯著,對長期經濟績效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即與長期經濟績效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說明了環保投資對經濟績效的正向影響作用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三、企業環保投資與財務績效負相關
傳統觀點認為環保投資對企業財務績效產生負向影響,原因在于該觀點將環保投資視為企業一項成本費用,企業承擔環境責任進行環保投資會額外增加企業的成本,降低企業利潤。
企業進行環保實踐(如與改善環境相關的技術投入與環境合規投入),對于企業而言是一項機會成本,承擔環境責任是占用企業在其他方面資源,難以從產品收益中得到全部的補償,因此環保投資會降低企業財務績效,違背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距離實現綠色發展還為時過早。
企業單純進行污染治理所支付的資金,對財務績效的負面影響大于正面影響。國內外學者也通過實證檢驗的方式對環保投資和財務績效的關系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選取造紙業作為研究對象探究環保投資與經濟績效和財務績效的關系,通過實證檢驗得出環保投資對短期經濟績效產生負向影響,與市場績效也呈負向相關關系。
選取瑞典的制造業企業作為研究樣本,將環保投資和企業生產率作為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檢驗環保投資對生產率動態和靜態的影響。通過模型檢驗后分析得出結論:環保投資會導致企業生產率下降。
以企業污染排放量和總資產收益率(ROA)分別作為企業履行環境責任情況和財務績效的衡量指標,實證檢驗不同行業中環保投資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是否存在差異。
實證結果表明企業污染排放量與總資產收益率之間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即污染物排放量越高對財務績效會產生負面影響越大。環保投資與財務績效的關系會因行業的改變而產生差異,對生產類、采掘類等高污染行業來說,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明顯高于其他行業,但是環保投資與經濟增加值的增長卻不成比例。
國內文獻支持企業環保投資與財務績效負相關的較少。企業履行環境責任不能改善財務績效,兩者關系呈顯著負相關關系。企業環保投資與財務績效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并且股權制衡度和股權集中度分別能夠減弱和增強環保投資對企業財務績效的負面影響。
四、企業環保投資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不確定
同時有研究認為企業環保投資與財務績效之間關系非簡單線性相關。以歐美國家的制造業為主,不同的企業戰略會對環境投資和企業經濟績效之間的關系產生何種影響。
環保投資和企業財務績效之間呈顯著的倒 U 型關系,并且通過實證檢驗發現:與未考慮利益相關者的企業相比,考慮了利益相關者訴求的企業環保投資對財務績效的促進作用更為明顯。
對多種污染物排放量進行加權計量的方法全面評估了企業的環境績效,知道了企業環境績效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環境績效與滯后一期財務績效呈顯著負相關關系,但是這種關系在滯后兩年后由負轉正,由此認為波特假說從長期角度來看是成立的。
我國制造業,企業規模和性質作為調節變量,檢驗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的關系,兩者呈U型關系,并且企業規模和性質對兩者的關系具有負向調節作用。
具體而言,在企業進行環保投資初期,由于環保投資帶來的費用支出和風險對企業造成負擔,因此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呈顯著負相關關系,但是隨著環境戰略的逐步實施,環保投資的收益能夠對企業進行補償,二者的關系由負轉正,從總體上看呈 U 型。通過異質性檢驗發現,企業規模越大這種 U 性關系越平緩,即越接近線性關系。
與非國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環保投資對企業財務績效的正向促進作用更顯著。我國 A 股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表明我國企業環保支出規模與財務績效之間并非簡單線性關系。
環保支出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在短期內是顯著為負的,隨著企業的發展這種影響由負轉正轉為正相關,總體上呈現 U 型關系,并且這種關系在重污染行業中更明顯和直接。
結語
我國企業早期的環保投資中污染治理支出占了相對大的比重,因此部分利益相關者認為這些用于“末端治理”的環保投入會擠占生產性投資,甚至占用了提高產品質量或創新方面的資金,額外增加生產成本,進而減少企業利潤。
不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技術變革對市場、對社會以及對企業的影響日益深遠,研究創新的重要性怎么理解都不為過。激烈的市場競爭使企業的產品生產周期不斷縮短,企業如果要保持優勢搶占市場份額,就要不停地開發新的產品,滿足消費者多變的需求。
同時研發創新有利于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節能減排,影響企業財務績效。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也對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依靠單一的戰略難以獲得競爭優勢。
環保投資與財務績效的關系會受到企業資源配置方式和研發能力等內部因素和環境規制等外部環境的共同影響,隨著綠色環保理念逐漸發展,重污染行業的環保投資結構也在不斷升級,投資內容不僅包括污染后治理所付出的末端成本,而且逐漸能夠兼顧環境責任和創新發展。